凌烟阁,本是一座唐朝皇宫内不起眼的小楼,却因其独特的历史地位,成为了后世的焦点。特别是其中陈列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这些功臣可谓是唐朝的栋梁人物,每一位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迹。画像由著名画家阎立本应李世民之命亲自绘制,画中的功臣都是以真人大小呈现,可以说在没有照相机的年代,这些画像最大程度地还原了他们的面貌。
李世民对待这些功臣的态度非常宽厚,他没有像一些君主那样忘恩负义,而是与他们共享荣华富贵。值得一提的是,这二十四位功臣并非简单地按排名排列,而是根据他们的功劳大小来排序,至于具体的标准,只有李世民自己知道。
其实,在唐朝建立之初,参与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远不止二十四人。能被李世民记住的,都是一流的英雄人物,无论是排名末尾的秦琼,还是倒数第二的徐茂公,他们都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展开剩余75%秦琼的名声在后世广为流传,而徐茂公相对较少被提及。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更名:最初名为徐世勣,后因李渊赐国姓,改为李世勣;当李世民登基后,因避讳,改为李勣;然而,因他的子孙与武则天发生冲突,最后“李”姓被收回,改为徐勣。他的名字虽变化多端,但徐茂公这个名字,更多地流传于后世,特别是在《隋唐演义》中。
徐茂公是一位极为谨慎的政治家,眼光独到,尤其擅长揣摩君心,因此他得以在唐朝历经三朝,平安度过。尽管如此,他也未曾预料到自己的后事会如此复杂,尤其是在武则天当政后。武则天为泄私愤,命人挖掘徐茂公的坟墓,而其中的陪葬品让她直呼徐茂公“狡诈”。
那么,武则天为何与徐茂公之间会有如此的恩怨呢?事情要追溯到武则天与李治的关系。武则天原本是李世民的妃子,但李世民晚年对她兴趣不大。李世民去世后,李治继位,而按照当时的规矩,作为先帝遗妃的武则天应当出家为尼。然而,李治因思念武则天,不顾众臣反对,将她从感业寺接回了宫中。更重要的是,武则天凭借自身的智慧和李治的宠爱,很快就成为了后宫的主宰。
但武则天的真正目标并非只是后宫之主,她渴望的是成为名正言顺的皇后。当李治考虑是否立武则天为后时,他询问了许多人,徐茂公的意见却至关重要。徐茂公只简单地说了一句话:“这是陛下个人的事情,何必问我这个外人?”李治听后心里有了主意,于是武则天顺利成为了皇后,这也是她权力上升的关键时刻。
徐茂公的支持,使得武则天得以登上皇后宝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则天的权力越来越大,最终她成为了唐朝的最高统治者。在她掌权后,徐茂公因年事已高去世。李治和武则天都为此感到惋惜,尤其是武则天,她深知徐茂公的支持对于自己非常重要。
然而,徐茂公去世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徐茂公的孙子徐敬业,因不满武则天的统治,联合叛军起义,结果被武则天平定。武则天因徐敬业的叛乱,心生愤怒,不仅废除了李渊为徐家所赐的国姓,还将徐家的爵位和官职一并收回。更狠的是,武则天下令挖掘徐茂公的坟墓。
当武则天亲自命人挖掘徐茂公的坟墓时,想要找出她行动的“正当理由”。然而,当她看到徐茂公的陪葬品时,不禁直呼徐茂公“狡诈”。原来,徐茂公并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贵重的陪葬品,只有一套官府和十个木头人。这一切,似乎都是徐茂公早有预料,知道有一天自己会遭遇这样的命运。
在武则天退位后,李显继位,立即恢复了徐茂公的爵位,并为他重新安葬,最终这场风波才得以平息。
徐茂公虽然已去世,但他一生的智慧与政治手腕,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成为了唐朝历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巨人。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等。
发布于:天津市广源优配-股票低息配资-股指配资开户-配资操盘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