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过很有意思的一个说法:
其实这是作者故意的,故意用来恶心人的,尤其是用来恶心元朝皇帝的。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的籍贯来历具有争议,但是毫无争议的人就是所有人都相信他曾经支持与参与了元朝末期的农民起义,换句话说就是施耐庵是一个造反的反贼。
事实是,在手作、农耕时代,牛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工具,一头牛相当于十几成年劳动力。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是不允许宰杀的,除了病牛、死牛、老牛。
早在春秋时期,《礼记》中就明确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统治阶级都不允许“无故”杀牛,普通百姓更是不可能杀牛了。
汉朝,“杀牛偿命”;在唐代杀牛者徒刑一年,在宋朝,无故杀牛须三年苦役,而元朝时,杀牛需要杖责一百。基本上打完板子不死也要残废,所以杀牛是带来严重的后果,牛肉绝对是个稀缺物。
展开剩余66%《水浒传》讲的是北宋时期的故事,不仅是宋朝人,其实整个古代时期,人们都不怎么待见猪肉,《礼记·少仪》中的一句话“君子不食溷腴”,意思是君子不应该吃猪肉。
而且,当时猪肉太便宜了,贵族根本不吃。当时一头猪1000文,而当时一匹马值25-50贯,也就是说,一匹马可以换25-50头猪肉。
古人认为猪狗都是杂食性的,跟人接近,作为君子应该怀着对同类的仁爱之心,不食用它们,后来这种说法逐渐演变为一种思想,表示君子应该独善其身,不与肮脏的人或者事情沆瀣一气,与吃不吃猪肉并没有多大关系。
但是,唐宋时期不少士大夫有了新的看法,跟“君子远庖厨”一样,这句话又被解释为君子不应该吃猪肉,偏执的认为这就是圣人说读书人身为明理之人,应当堂堂正正,干干净净,猪啥脏东西都吃,“牧豚人”喂猪都用些泔水之类的脏东西,所以猪肉也是脏的,不应该吃。
但是,平民其实是吃猪肉的。
虽然大家对《水浒传》中喝酒吃牛肉的场面印象深刻,但是《水浒传》里面多次提到吃猪肉,随便列几段:
智深寻思道:“每日吃他们酒食多矣,洒家今日也安排些还席。”叫道人去城中买了几般果子,沽了两三担酒,杀翻一口猪,一腔羊。
次日天晓,去后堂前面列了金钱、纸马、香花、灯烛,摆了夜来煮的猪羊、烧纸。众人见晁盖如此志诚,尽皆欢喜。
且说山寨里宰了两头黄牛,十个羊,五个猪,大吹大擂筵席。众头领饮酒中间,晁盖把胸中之事,从头至尾,都告诉王伦等众位。
当日穆弘叫庄客宰了一头黄牛,杀了十数个猪、羊、鸡、鹅、鱼、鸭,珍肴异馔,排下筵席,管待众头领。
李逵掇条凳子,坐在当中,并不念甚言语。腰间拔出大斧,砍开猪羊,大块价扯将下来吃。
发布于:云南省广源优配-股票低息配资-股指配资开户-配资操盘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