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大学生防诈意识差,这事儿真不是他们笨,主要是踩的坑太有迷惑性,加上自己这边也有点小疏忽,慢慢就成了骗子眼里的“香饽饽”。
首先得说,现在的骗子太懂大学生心思了。你想啊,大学生刚从高中那种被管得严严实实的环境里出来,突然自由了,又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还特别想证明自己能独立。骗子就抓住这点,弄点“校园代理”“兼职刷单”的幌子,说什么“动动手指就能赚钱,不耽误上课”。好多学生一听,既能赚点零花钱买奶茶、买球鞋,又不用跟家里伸手,脑子一热就信了。结果呢?要么是先让你垫钱,垫着垫着对方就消失了;要么是让你拉同学入群,最后发现自己成了帮凶,钱没赚到还惹一身麻烦。
再就是大学生对“权威”没什么防备心。从小到大听老师、听学校的话听习惯了,骗子一冒充“辅导员”“教务处老师”,发个消息说“要交教材费”“补录信息”,后面再附个转账链接,好多人想都不想就转了。还有冒充“教育局”的,说“有笔助学金没领,填个银行卡号就能发”,学生觉得这是官方的事,肯定靠谱,结果卡号、密码、验证码全给人了,卡上的钱分分钟被转空。
还有个大问题是信息泄露太容易。现在谁手机里没几个社交软件啊?有些学生喜欢在朋友圈晒学生证、录取通知书,甚至定位到学校宿舍,这些信息被骗子扒过去,就能编出更逼真的谎话。比如骗子打电话给家长,说“你家孩子在学校出事了,急需手术费”,家长一着急,加上骗子能说出孩子的专业、班级,很容易就上当了。还有些学生贪小便宜,扫码领个小礼品,结果扫完码,手机里的通讯录、短信全被人盗走了,后面就等着被精准诈骗吧。
展开剩余49%当然,也有学生觉得“诈骗离自己很远”,总觉得“我这么聪明,怎么可能被骗”。平时学校发的防诈手册懒得看,讲座要么睡觉要么玩手机,真遇到事了,脑子里一点防骗知识都没有。就像有人收到“中了一等奖,一台笔记本电脑,只要交200块邮费就能领”的短信,明眼人一看就是套路,可有的学生觉得“万一是真的呢?200块换个电脑太值了”,结果邮费交了,电脑影子都没见着。
另外,大学生对“网贷”的危害认识不够。有些学生想买最新款手机、追演唱会门票,手头钱不够,又不好意思跟家里说,就去碰那些号称“无抵押、秒到账”的网贷。结果利息越滚越高,还不上了,骗子又找上门来说“可以帮你平账,再贷一笔还上就行”,最后掉进以贷养贷的陷阱,欠的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甚至被逼着拍裸照、签高利贷合同,搞得自己身心俱疲。
说到底,大学生防诈意识差,不是单一方面的问题,既有骗子太狡猾、套路太多的原因,也有学生自己经验少、容易冲动、警惕性不够的因素。不过这也不是没办法解决,平时多看看防诈案例,遇到陌生链接别点、陌生转账多核实,实在拿不准就问问老师、同学,别觉得“问了没面子”,真被骗了才叫后悔莫及呢。毕竟,钱没了可以再赚,要是因为被骗影响了学业、留下心理阴影,那才是真的亏大了。
发布于:江苏省广源优配-股票低息配资-股指配资开户-配资操盘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